认证评价
当前位置: 主页 > 导航 > 认证评价

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

来源: 时间:2020-07-17

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

 

        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优势
        通过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说明企业有五大优势:
        第一,企业价值的体现,说明企业资质、产品和服务可信任。
        第二,说明企业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领先性。
        第三,企业具有很强的品牌美誉度。
        第四,企业在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建设能力强,并可持续发展。
        第五,顾客可以直接获知商业信誉的信息进行采购判断。
 
        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作用
        1.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商业信誉信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的好坏是由消费者作出评价的。只有赢得顾客,才能占领市场。
        2.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总是相辅相成的。对企业而言,商业信誉信用的丧失不仅意味着作为信誉投资的沉淀成本失去了,而且与此相匹配的有形资产的价值和其它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大大受损。一旦信誉信用受损,企业受到的惩罚也就越大。
        3.企业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融资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起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资本融合。因此融资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企业商业信誉信用是企业融资能力的优先基础。
        4.企业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生产环节以外的所有成本,包括人们进行交易时交易双方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所花的金钱。交易成本节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商业效应
         (一)连带效应
        一个企业的商业信誉信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定区域内顾客的购买行为,而且会引起连带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广而告之,对一定范围内的消费者或用户所产生的群体效应,是任何广告所无法取代的促销作用。
        (二)推动效应
        商业信誉信用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赢得了商业信誉和信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提高和维护商业信誉和信用的问题。这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起了推动作用。
        (三)组合效应
        商业信誉和信用的形成过程,也表现为企业各要素的结合过程。只有获得和维护商业信誉和信用目的的经营管理,才能使各要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构成企业现实的生产力。
        (四)凝聚效应
        商业信誉和信用的凝聚效应主要表现在企业全体职工与外界交往的真诚相见、同心协力。优良的服务态度,融通的信用状况,信诺合同,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使往来的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感。
        (五)增值效应
        企业的无形固定资产——商业信誉和信用,在它被使用的过程中,其价值不但可以转移,而且还会产生增值,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六)竞争效应
        商业信誉和信用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经营和其连续性的保证。企业商业信誉和信用竞争成为超越质量和品牌更有力的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主要是服务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信誉信用竞争的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有利于构建和谐共存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七)筹资效应
        利用良好的商业信誉信用和知名度,在与外部进行横向交易和联合中,容易取得合作伙伴在供应价格、货源配给、商品运输、货款结算方式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减少企业的资金支出成本。其次,利用企业财务上良好的信用关系,一是容易获得间接融资支持,即企业利用良好的财务信用容易优先取得各种商业贷款;二是方便直接融资,企业可利用财务信用度高、知名度高等方面的优势,优先取得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便利条件,从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八)低成本扩张效应
        利用良好的资信和美誉度,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利用企业商业信誉和信用进行资本重组,剥离和置换其他企业的有效资产,以商业信誉和信用价值的增量带动、盘活相关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张。
        (九) 社会认可效应
        国家认可的《商业信誉评价体系》认证,可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认证信息查询系统中查验。
        通过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美誉度,在政府部门的采购、资质认定、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评比、政策扶持和招标等活动中,在企业的合作单位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企业的融资、竞标、获取政府支持和合作对象的认可产生重要影响和帮助。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信用,优质服务、共铸诚信,是企业共同的责任,《商业信誉认证规范》和《商业信誉评价体系》等标准的颁布实施十分及时,依据标准进行公正的商业信誉信用体系建设认证,势必会对提升企业商业信誉和社会诚信起到积极的作用。
 
        商业信誉的内容
        (一)商品信誉:商品信誉包括质量、价格、包装、商标、品牌等,“货真价实”、“价廉物美”或“质量可靠”、“物有所值”所产生的信赖度和“购物零风险”。
        (二)服务信誉:服务对企业信誉影响重大。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宽容度,而服务是消费者和公众对企业的永远诉求,因此,服务显得异常重要。当一个著名企业遭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最优的服务就成为挽救企业重要的法宝。美国哈雷一戴维森公司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使它得以从破产的边缘起死回生,并重新成为摩托车行业的霸主。而中国的上些案例也验证了这一点,海尔能名列本土排名第一并不是因为其产品质量毫无瑕疵,而是得益于其在中国公众中建立起来的五星级服务口碑。服务热情、周到、真诚、实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构成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对顾客所产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企业信誉:企业信誉包括:重合同,守信用,诚实可信,与往来的贸易伙伴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奉公守法,对社会、对国家不断作出贡献的良好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强。企业除了关注消费者外,还必须面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压力,这种期望和压力实质上就是公众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不仅取决于企业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需要构筑与公众、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构成商誉的重要内涵。如果企业以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回应公众的判断,企业的信誉度就会提升,使企业获得公众更为热烈的支持;反之,企业的信誉就会降低,公众的支持度也随之降低,甚至质疑、批评和攻击企业,不利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
 
        商业信誉和信用的功能
         (一)良好的商誉和信用有利于提升公众对企业的预期
        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现代企业更加依赖于资本运作进行扩张和争夺市场资源,而资本运作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上。很多大型公司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前景上,公司本身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盈利。资本市场对企业透明度和内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前景和预期,中国更为严厉的内控标准也将出台。这种情况下,一个有良好信誉和信用的企业能自然地赋予公众以良好的前景和预期。
        (二)良好的商誉和信用有利于构建企业与社会之间和谐的生存环境
        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明显增加,中国国内的和谐社会、节约型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要求企业更加规范。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更为强烈的满足公众对环保、劳工、健康、公益、慈善等行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做好自己产品的分内之事就可以了。如果企业的行为‘触犯了社会责任的规则,很有可能迁怒公众,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良好的信誉和信用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反映,有利于企业获得友好的生存环境。
        (三)商誉和信用是企业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有利竞争手段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与传统信息渠道不同,网络环境下,时间和空间已不再成为信息交换的限制,全球范围内的信息瞬间即得,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一个企业名声大振,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决定一个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企业需要时时维护和关注自己的商誉和信用,商誉和信用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四)商誉和信用是企业在竞争中争夺资源的前提
        企业在争夺消费者的同时,对其他资源的争夺,比如自然资源、资金资源、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等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全方位。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不良记录,有可能会影响其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如果存在贿赂的前科,有可能会影响对行政资源的争夺;还有可能因为某一个方面的信誉和信用不好,而影响企业的整体信誉和信用,如财务混乱、借贷失信等,这些都将会影响企业的上下游合作、资本市场的融资,以及对外投资等。
 
        诚信、信用和信誉的区别以及联系
        诚信、信誉、信用这三个概念经常被使用,事实上,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有共性但更有个性。诚信顾名思义即诚实守信,是自己对他人的承诺,是一种行为规范。信誉,指声望和名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象标识。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
        严格说来,这三者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含义。
        (1)诚信是内生的,取决于自身的品德。信誉是外生的,取决于社会的评价,而信用是互生的,既有授信方,又有受信方。
        (2)信誉和信用的确立大都需要通过媒介体,比如通过信用评估机构,征信机构确立誉,通过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关系。而诚信不需要,也不应当通过媒介体确立,不实事求是、夸大其辞地包装和美化与诚信原则和精神相悖。
        (3)诚信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首选基础和精神支柱,诚信必须从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首选品位上去把握,而不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交换手段,作为一种谋取功利的工具。概括地说“诚信”不具有商业价值,而“信誉”、“信用”具有商业价值。在市场上,“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交换手段。
        (4)诚信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但“信誉”是某些人的权利,“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5)不讲信用,必须他律,即应受到处罚。缺乏诚信和失信于人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他律。
        (6)信用关系能形成链条,相互传递,如“三角债”。但诚信不形成链条,也不应当形成链条,不存在某一个人讲诚信,信誉高,与他相关联的另一个人也讲诚信、信誉高。诚信、信誉需要立足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去考察;信用需要立足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去考察。当然,信用制度的建立也需立足要多学科的理论指导。

版权所有:资格许可验证网        技术咨询:2195687266@qq.com
官方网址:www.zgxkyz.com            京ICP备19036082号
(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Powered by EyouCms